醫療創新決勝局 善用平台服務與訂閱商模
隨著醫療與科技日新月異、大健康時代的正式來臨,全球各地都在加緊推出相應醫療措施及應用以輔助及改善醫療產業的狀況。伴隨著2020年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以及社會普遍高齡化、少子化的現象發展,再乘上自動化、數據化與通訊化的產業發展與趨勢,智慧型醫療相關服務與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因為如此,進而也帶動新創公司甚至傳統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的投入與發展。
台灣健康醫療新創 獲投比例逐步放大
根據FINDIT台灣獲投收錄的資料,在2015~2020年8月間,台灣健康醫療獲投件數為298件,約占整體台灣早期獲投件數的18.5%;已揭露的獲投金額為9.45億美元,則占整體台灣早期獲投的21.3%。其中近十年內,也就是2010年至今所成立的新創企業,獲得投資件數共有244件,約占整體台灣早期新創獲投件數的 20.5%,已揭露健康醫療新創獲投金額為8.32億美元,則占整體台灣新創獲投金額的25.8%,而又以2019年的60件創下新高。
我們也發現,除了「醫藥品/療法」、「醫療器材」類型的新創公司持續受到關注外,提供「數位醫療」創新服務的團隊如長佳智能,更同時獲得來自電子科技及生物醫學投資法人的青睞。
回顧自1980年代起,由資訊網路帶起的新工業發展,到2000世代的資料探勘、物聯網到大數據分析,直至現在最夯的人工智慧與遠端醫療,醫療保健與科技共同的發展已非昔日紙上空談,在科技整合技術一躍千日的今天,科技醫療的發展趨勢已經儼然成形,這其中的意涵,除了資訊技術帶來持續發展的便利與效率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還迎合了新經濟時代最重要的兩個關鍵趨勢。
技術建構平台,同步結合醫療體系多邊市場
相較於醫療器材及單產品一服務的設計與製造,數位醫療的開發更能符合「平台」思維下的雙邊市場經營策略(Strategy for Two-Sided Markets)。對於經常關注商業管理及經營策略的人來說,現在眾所皆知,平台公司是目前最容易創造巨量價值的公司。
如同我們在公開市場所能檢視得到的市場價值,名列前茅的平台類型公司有微軟、蘋果、亞馬遜及Alphabet,當然還有其他領導者如臉書、阿里巴巴及騰訊。從這些相對來說,概念與技術服務較為新穎的平台企業可以預見,數位、平台加上數據服務,將對我們的未來醫療產業產生重大的影響。而由此構成的相關生態系統包含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物聯網、保健資訊,也將以交易或創新平台的方式逐漸取代傳統的線性銷售競爭體系。
因為平台可以把個人與組織結合在一起,讓個人和組織得以創新或進行互動。這是非平台型商業模式最難做到的,例如近期我參與輔導與投資的「谷盺生物科技」所開發出的「愛復健智慧服務系統」(iRehab System),將專業醫療團隊的觸角,藉由智慧行動裝置帶入患者生活中。從術後的傷口照護開始,醫療團隊可藉由平台另一端,叮囑與關心個案術後照護相關問題,掌握個案康復情況,適時關心進度並給予鼓勵與指導。平台不僅讓醫療團隊對治療返家後的病人提供持續性的關懷,更可以發展一系列的加值服務與產品來提高營業價值。
藉由市場的一邊,如用戶群吸引市場的另一邊,像是提供互補服務的賣方或開發商,市場不同邊的生態成員,同時為平台事業提供創造收入的潛力,而平台本身無須直接生產產品及服務,只需專注讓平台獲得更多邊市場與成員的參與,即可進而達到規模經濟與網路效應。如此間接、跨邊(Cross-side)的平台策略,不論在「效用」與「價值」方面都有非線性成長的高度潛力,也同時解決醫療產業生態常見的斷鏈問題。
醫療服務最後一哩路:訂閱服務建立循環生態系統
結合資訊科技的數位醫療及平台服務,另一個獲得關注的重點在於,可以持續地掌握多邊市場顧客端的需求與渴望,並藉由不斷創造新服務與新產品來提供長期價值給這些客戶。
這樣的商業模式不同以往一次性的銷售,而是將顧客轉為「訂戶」(Subscriber),用以創造經常性收入,這是近年來最新興的「訂閱經濟」(Subscription Economy)商業模式,這同時也意味著提供數位醫療服務的公司,將可以從過去產品導向的經營思維,轉成以顧客需求為主的服務導向型態經營。
目前可以看見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數位消費者傾向取得服務,而非取得產品;同時間對服務及產品提供端而言,也希望能透過持續迎上消費者需求,用最小的資源開發出可以快速滿足市場的產品與服務,避免陷入財務窘境。
在這樣一推一拉的助力之下,數位醫療公司可以建構訂閱制服務平台,協助服務提供者獲取經常性的收入,帶來穩定的現金流,提供研發改良新產品的能量,也同時讓顧客滿足客製化及持續享受服務的渴望。
當醫療服務或產品提供者知道越多關於顧客的資訊,就能更精準服務,特別是醫材及醫療服務提供者等企業與顧客的關係也就越有價值。這是醫療產業數位轉型的一種,就是將以往的線性交易通路模式,轉變成與訂閱戶建立循環生態系統的動態關係。
在醫療服務業提供訂閱制的另一個優勢,可以降低高價自費醫療服務的進入門檻費用,同時也可以為顧客提供持續性產品保固。訂閱戶除了不用擔心額外的保修支出之外,像是醫療器材,也因為醫療團隊透過平台與訂閱戶建立一對一的顧客關係,不僅能提供更精準的客製服務、提高用戶使用平台黏著度外,同時也為企業創造可預期的持續收益。
在「穿戴裝置」+「物聯網」+「大數據」+「AI」等技術已成醫療發展的主流之下,數位醫療最有機會透過建立產業平台,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市場參與者,或不同的「邊」的成員,諸如買方、賣方、產品及服務開發商,整合在一個平台之上,再利用訂閱模式提供可持續滿足顧客需求的醫療服務、衛教資訊及商品,重新銜接醫療產業價值鏈,真正達到醫療服務數位轉型!
報導來源:Digitimes
留下評論